首席金融洞察 | 庄严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2024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推出,至今已过去一年。这一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生态发生积极变化,资本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为全球资管中心竞争力的跃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深化,全球资管中心竞争力破局突围
债券通“南向通”上线满四年,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标志。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清算所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已达971只,余额达5742.1亿元,较4年前分别增长了超26倍和102倍。今年1月,多项优化措施落地,包括延长结算时间、支持多币种债券结算等。中国人民银行还宣布将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外资作为耐心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9・24” 以来持续加大A股配置力度。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北向资金整体持股市值达到2.2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超2%;持股数量超过1235.1亿股,较一季度末增加超过3%。富时罗素、MSCI等国际指数多次提升A股纳入因子,推动全球资本参与A股市场,强化了估值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剩余62%中国金融市场以“长钱+科技+开放”三重优势,重塑国际竞争力
长钱入市稳定市场。以《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为开端,监管部门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 A 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大增32%。央行创设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等工具,为市场提供了充足流动性。一年来,央行启动两次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1000亿元;超500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公告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贷款总额上限合计超过1200亿元。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过去一年,证监会密集推动改革,从“并购六条”到科创板“1+6”改革等政策文件落地实施,提高了制度适应性和包容性。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今年上半年,全市场研发投入就已超8100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含“科”量成为潮流,“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开放格局促进融合。除了债券通“南向通”的发展,中国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开放。截至目前,对外开放特定品种和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的期货期权品种分别达24个和95个,纸浆、豆油、橡胶期货陆续通过结算价授权“走出去”,期货市场正逐步形成开放、包容、合作的发展格局。
从上海跻身全球前五到资管科技突破!中国金融市场多维发力,全球资管中心竞争力加速兑现
9月23日发布的《2025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显示,上海今年首次进入全球前五,从去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其中,在底层资产和增长率指标上,上海均位列第三,在资金来源和资管科技方面则排名第六。
资管科技正在成为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表示,资管科技可以带来数据处理能力指数级跃升,有效实现对市场风险的前瞻性预警。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帅师指出,上海资管科技已在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及资产管理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并建立行业标准指南。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合伙人江海峰强调,资管科技通过 AI 和数字化技术实现数据合规管理与信息披露高效化,使境外客户在一线感知上更接近纽约和伦敦水平。
中国金融市场在过去一年通过深化开放、发挥“长钱+科技+开放” 三重优势以及推动资管科技突破,完善了市场生态,赋能全球资管中心竞争力不断跃升。未来,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持续推进配资平台查询,中国金融市场有望在全球资管格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发布于:北京市安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